满文有27个辅音字母,但只有一小部分才能做韵尾(音节末)【也称作半音字母】。前面的改革,减少了两个辅音字母。现在的排列是:
b p f m d t l n
g k h ng g’ k’ h’
j q x r[……]
满文有27个辅音字母,但只有一小部分才能做韵尾(音节末)【也称作半音字母】。前面的改革,减少了两个辅音字母。现在的排列是:
b p f m d t l n
g k h ng g’ k’ h’
j q x r[……]
在大宁公园散步时,在大门口发现了盲文的指示牌。突然想到,满文也可以有盲文。
满文的盲文的基本字符,应该按照拉丁字母的一般国际标准。所以,基于太清满文转写,盲文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不过,还是要优化一下,减少盲人的使用负担。比如,iya可以省略成ia,uwa可以省略成ua,u&rsqu[……]
几年前,Sure与我讨论满文浑河和山海关的拼写,当时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结论。去年去长春参加满文笔会和中国社科院、吉林社科院的说部活动时通过Sure和Sahalin的介绍,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和刘冠群讨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相互独立,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其中也包括满文的浑河与山海关的拼写。以下混合了我们多人观点。
我一直认为古人是聪明的,而且也是非常仔细的。很多现代人没想到的,或想不到的,古人都想了,而且也做了。古人使用的方法很精细,而且不会留下注释——所以,有些现在就“失传”了,也就显得“神秘”了。我们就得使用系统的逆向的统计、逻辑、分析工程去破解。
浑河,满文拼做Hunehe。我最初的观点是,浑这个音,中间有个弱化的e,清朝时弱化还不严重,浑的发音那时还很明显是huen【汉语拼音模拟音】,所以满文也把浑拼成了huen。接下来还有三个问题。一是e不能直接写在元音后,需要补一个字牙【参见《关于蒙古锡伯音节边界标记》】。但是因为e右面要加个点,实际上,不补字牙也不会读错。不知什么原因,有人是忘了规矩,要么是破了规矩,要么就是不知道规矩,就把那个字牙省了。二是满文初期拼写不规范,词中音节末【韵尾】的n本是不需加点的,但是这里加了——这种现象当时很常见。三是满文写圈点时,其实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这里边的两个点就变成了左右差不多对称的两个点。所以,Huenhe和Hunehe的拼写就变成一样了。
很复杂,有点牵强,但是看起来很合理。
注1:1)补了字牙,n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不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2)补了字牙,n不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3)不补字牙,n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不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4)不补字牙,n不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不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注2:上面谈到的所有拼写可能中,符合满文拼写规则的只有两个,hu|enhe和hunehe。
山海关的情况复杂了,Xanhai如何变为Xanaha了?首先,Xanhai Duka【n是加点的】中,i就像小i连写了,所以Xanhai变成了Xanha,这里有不少字牙,快写时会省略字牙,又因为n是加点的,不知为什么,慢慢的就多了一个字牙,变成Xanaha了。这个解释明显没有Hunehe的像真的。
其实以上的理由,一直无法是我自己信服。
[……]
参见《满文的/y/的写法》,/y/,汉语拼音 ü。
如果我们用一个独立的字母表示 /y/,如果新创字母,没有意义;如果用既有字母,比如 u’ 或 ii 表示 /y/,会有“第二词根”的问题。【不为大家熟知。】
简化现行方案是最好的办法。毕竟是改革,不[……]
满文中的单元音 /y/【迂,汉语拼音 ü】没有独立的字母。原因可能是,满文的固有词中的 /y/ 是 i 被 o 或 u 同化【圆唇化】的结果【/y/ 就是圆唇的 /i/】,所以 /y/ 出现的频率很低,也没有被当做一个独立元音来处理。
满文固有词中,/y/ 的出现形式有几种。
1)yu[……]
【主要参考Sahalin整理的资料。】
满语的塞音(爆破音)和塞擦音(破擦音)都是清音,分送气和不送气。这点和汉语普通话、藏语拉萨音是一样的:区分送气不送气,但不区分清浊。英语、法语、日语等其他语言则是区分清浊,不区分送气不送气【虽然送气不送气方面有各自的习惯,但不区分】。
我国民族研究机构出版的多数语言研究方面的著作用国际音标的浊音符号标记不送气音,用清音符号标记送气音,是不正确的。
[……]
大多数学者认为,满文的 w 的发音为 /v/。
我觉得,这个字母在历史上可能相当于 /w/。这个问题暂不过多讨论。
满文的 w 只能和 a、e 拼,组成 wa、we,而不能拼 i、o、u、u’。可能因为已经有了 ui,再有 wi 就一音二字了。或者,如果你认为 wi 应该读作 /vi[……]
满文只有一个【书面】三合元音:ioi,读音为 /y/,即汉语拼音 ü。实际上其读音为单元音。
满文没有【书面】四合元音或更高的 n 合元音。
三合元音 ioi 用于拼写汉语借词。来源于老蒙文的同样写法、
[……]
虽然,满文的 y 一直被认为读作 /j/,汉语拼音的 y 也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中国人认为 ya 和 ia 在读音上有任何区别,也不会有人能区别 yi 和 i 的读音。所以,我把 ya 行当做相当于二合元音处理。【汉语拼音中,y 和 w 并不是声母!】
ya 行有4个音节。
ya, y[……]
这里讨论的是满文的【书面】二合元音,与【口语】双元音不是同一概念。当然,两者有着一定联系。
满文的元音有且仅有 i 和 o 可以写在元音后,构成【书面】二合元音。【“第二词根”不是二合元音。】【二合元音中元音后的 o 实际读音为u,或表述为相当于 u。也许,这是老满文改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