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Sure与我讨论满文浑河和山海关的拼写,当时没有什么有说服力的结论。去年去长春参加满文笔会和中国社科院、吉林社科院的说部活动时通过Sure和Sahalin的介绍,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和刘冠群讨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相互独立,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其中也包括满文的浑河与山海关的拼写。以下混合了我们多人观点。
我一直认为古人是聪明的,而且也是非常仔细的。很多现代人没想到的,或想不到的,古人都想了,而且也做了。古人使用的方法很精细,而且不会留下注释——所以,有些现在就“失传”了,也就显得“神秘”了。我们就得使用系统的逆向的统计、逻辑、分析工程去破解。
浑河,满文拼做Hunehe。我最初的观点是,浑这个音,中间有个弱化的e,清朝时弱化还不严重,浑的发音那时还很明显是huen【汉语拼音模拟音】,所以满文也把浑拼成了huen。接下来还有三个问题。一是e不能直接写在元音后,需要补一个字牙【参见《关于蒙古锡伯音节边界标记》】。但是因为e右面要加个点,实际上,不补字牙也不会读错。不知什么原因,有人是忘了规矩,要么是破了规矩,要么就是不知道规矩,就把那个字牙省了。二是满文初期拼写不规范,词中音节末【韵尾】的n本是不需加点的,但是这里加了——这种现象当时很常见。三是满文写圈点时,其实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这里边的两个点就变成了左右差不多对称的两个点。所以,Huenhe和Hunehe的拼写就变成一样了。
很复杂,有点牵强,但是看起来很合理。
注1:1)补了字牙,n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不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2)补了字牙,n不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3)不补字牙,n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不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4)不补字牙,n不加点的情况的正确转写是huenhe【不符合满文拼写规则】。
注2:上面谈到的所有拼写可能中,符合满文拼写规则的只有两个,hu|enhe和hunehe。
山海关的情况复杂了,Xanhai如何变为Xanaha了?首先,Xanhai Duka【n是加点的】中,i就像小i连写了,所以Xanhai变成了Xanha,这里有不少字牙,快写时会省略字牙,又因为n是加点的,不知为什么,慢慢的就多了一个字牙,变成Xanaha了。这个解释明显没有Hunehe的像真的。
其实以上的理由,一直无法是我自己信服。
[……]
我最初汉语拼音改革的方案里,bo、tuo、wo 一类改作 bo、to、o,而 ou 改作 eu。
《汉语拼音方案》在字母表中,用注音符号标注了字母名称音。在声母表中,用注音符号和汉字标注了声母的发音【或称呼读音,字母在音节中的读音】。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声母的发音就是字母的名称,而两个读音并不一样。如字母 d 的字母名称音是dê,声母 d 的发音是 de。这样就造成了字母名称的混乱。我[……]
个人认为,汉语拼音方案是所有汉语的拼读系统中,最简单易学的。
参见《满文的/y/的写法》,/y/,汉语拼音 ü。
大多数学者认为,满文的 w 的发音为 /v/。
满文只有一个【书面】三合元音:ioi,读音为 /y/,即汉语拼音 ü。实际上其读音为单元音。
虽然,满文的 y 一直被认为读作 /j/,汉语拼音的 y 也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中国人认为 ya 和 ia 在读音上有任何区别,也不会有人能区别 yi 和 i 的读音。所以,我把 ya 行当做相当于二合元音处理。【汉语拼音中,y 和 w 并不是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