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民正音:
〇〇諺語平上去入,如활為弓而其聲平,:돌為石而其聲上,·갈為刀而其聲去,·붇為筆而其聲入之類。凡字之左加一點為去聲,二點為上聲,無點為平聲。而文之入聲,與去聲相似。諺之入聲無定,或似平聲,如긷為柱,녑為脅。或似上聲,如:낟為穀,:깁為繒。或似去聲,如·몯為釘,·입為口之類。其加點則與平上去同。平聲安而和,春也,萬物舒泰。上聲和而擧,夏也,萬物漸盛。去聲擧而壮,秋也,萬物成熟。入聲促而塞,冬也,萬物閉蔵。
朝鲜语本来是有声调的,谚文也会标注声调,记载始见于《训民正音》【因为这是谚文的开始】。傍点用于给固有词标调,顺便给汉语词标调。后来朝鲜语的声调不知为什么没了,谚文也不用标声调了。现代的庆尚方言是唯一的保留声调的方言。傍点点于谚文的左边。
根据《训民正音》:
平声,无点。例如: 활(弓)
上声,两点。例如::돌(石)
去声,一点。例如:·갈(刀)
入声,不定,以ㄱ、ㄷ、ㅂ、ㅅ为韵尾的短促结束的音节。例如: 긷(柱): 낟(穀)·몯(針)
上面是朝鲜语的声调。应该说,在声调名称上,和当时的汉语声调名称一样,但是从入声的描述上可以看出,其实这里混合了朝鲜语和汉语的概念。
从上面的描述分析,朝鲜语只有三个声调:平、上、去。平上去音调中以ㄱ、ㄷ、ㅂ、ㅅ为韵尾的短促结束的音节根据汉语,叫做入声,但是在朝鲜语中,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声调。朝鲜语之所以提出入声的名称,是由于对照汉语的需求。虽名为入声,但标调按其真实发音(平/上/去)。
洪武正韵译训:
〇〇凡字音四声,以点别之。平声则无点,上声则二点,去声则一点,入声则亦一点。
这里说的是汉语词。就是说:
平声,无点。
上声,两点。
去声,一点。
入声,一点。
通过韵尾很容易分辨去声和入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入声字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入到另外三个声调。所以,应该是这样的:
阴平,无点。
阳平,无点。
上声,两点。
去声,一点。
阴平和阳平无法区分。原入声字用一点,但是在普通话中可能是任意声调。
对比一下《训民正音》中的汉字的声调和傍点。
原文:世宗御制训民正音
傍点:10111010
古音:去平去去去平去平
今音:去阴去去去阳去阴
原文:国之语音 异乎中国 与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 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傍点:1020 1001 2011000 100 2210 0011000202
古音:入平上平 去平平入 上平去入平平平 去平平 上上入平 平平入入平平平上平上
今音:阳阴上阴 去阴阴阳 上阳去去阴阳阴 去阳阳 上上去阳 阳阴去阳阴阳阳上阴上
原文:予为此悯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习 便于日用耳。
傍点:01220 011111 120011 00112
古音:平去上上平 平去去入入去 入上平平去入 平平入去上
今音:阳去上上阳 阴去去阳阴去 去上阳阳去阳 去阳去去上
对照普通话,上声完全没有问题。入声和普通话已经无法对应了。平声也基本没有问题,只是阴阳无法分辨。去声也没问题。【便,如果按pián读音就没有问题。应该属于个别情况。也许和浊音有关。】
【日语历史上也曾经用给假名加点的方法给汉字标声调,但日语本身还是没有声调的。】
长见识~
很早我就注意到古朝鲜文左边的点,一直没弄明白。最近才搞清楚。奇怪的是,朝鲜语的声调哪儿去了?